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,7月9日西设计学院“农·流量助推陕北乡村产业实践队”在我院教师高有宏的带领下,来到陕西省榆林市民俗博物馆展开调研。此次活动旨在挖掘传承陕北非遗,融入国家政策精神,增强文化自觉,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建设。
图1 实践队参观陕北民俗博物馆合照
进入陕北民俗博物馆后,实践队成员们被眼前古朴的农具所吸引,纸屯、石撵、箩筐。在陕北有这样的俗语“颗粒归仓,儿孙满堂”。秋收时节,人们会将家里的粮食储藏在瓷瓮、纸屯、地窖里,也不会丢掉剩余的麦秸梗。到了冬季,粮食便会被取出食用,废弃的麦秸梗也会被用来取暖或给牲口食用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,技术的更新迭代,生产条件的改善,各种各样的机械工具被运用在农业的生产与储存中。新的农具走进生活,旧的农具成为历史被放入展柜,供人们研究和鉴赏。
图2 讲解员给实践队员介绍农具照片
图3 陕北民俗博物馆陈列农具
在繁重的劳作间隙或劳动结束后,质朴的陕北民众通常会吟唱信天游来娱乐放松。信天游亦称“顺天游”或“山曲”,源自陕北这片沸腾的黄土地。其形式自由不羁,深植地方色彩,展现蓬勃文化活力。信天游承继《诗经》赋比兴传统,尤擅兴与比,技艺精湛。即便简短两句,亦能借兴比之法,勾勒生活图景,塑造鲜活形象,激发听众联想与情感共鸣,留下深刻印象。这不仅是音乐的流淌,更是黄土高原风土人情的生动写照,传递着淳朴而强烈的情感力量。
图4讲解员给实践队员介绍陕北信天游
在陕北的民间,刺绣也是盛行于城乡,亦是陕北女性必备技艺,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。实践队员们有幸在馆中欣赏到精美刺绣。千百年来,陕北民间刺绣大多通过母女传授,传承至今,被誉为“母爱之艺”。其风格质朴无华,色彩鲜明夺目,线条粗犷有力,针法自由奔放。刺绣作品常与陕北的婚丧嫁娶、节日庆典等民俗活动紧密相连,展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每一件作品都是对陕北地域特色的生动诠释,让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那份来自黄土高原的淳朴与热情。
图5 讲解员给实践队员介绍陕北刺绣
此次活动,实践队员们参观陕北民俗博物馆,了解陕北民间的生存秩序及陕北百姓的行为规范。亲历黄土高原深厚文化底蕴,体悟陕北人民对生命存在和延续的追求。
图6 实践队员欣赏陕北剪纸
馆内古朴农具、精巧剪纸、特色刺绣以及陕北腰鼓、信天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同学们更真实的触摸到了这片沸腾的黄土地。脚踩这片黄土地,同学们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,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无数后辈代代传承下,终会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。
文/高有宏 图/贾烨等 审核/周倩